沈阳辽中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
未来三年
辽中区锚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
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
扎实走好特色发展、融城发展、
协同发展的转型之路
在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开放合作、
城乡融合、城市功能5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营商环境好、
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
幸福指数高的美好图景
“聚焦目标定位 勇当振兴先锋”
系列新闻发布会
辽中区专场
今日召开
中共辽中区委书记温向伟
作新闻发布
辽中区位于沈阳市西南部,辽宁省中部,是全省的地理中心,也是沈阳市的西南门户,因在古代辽郡以西、辽水以东,宛在中央而得名。辽中区国土总面积1455.7平方公里,是全市国土面积最大的区。下辖4个街道、13个镇、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国家级的综合保税区。户籍人口约40万人。辽中区近海港、接腹地、靠母城,距母城沈阳52公里,距营口港70公里,一小时城市圈覆盖鞍山、本溪、盘锦、辽阳等八个城市。区内辽河、蒲河、浑河、绕阳河四河过境,北部有仙子湖自然保护区,是沈阳市“东山西水”生态格局中“西水”的重要支撑,也是沈阳市的鱼米之乡、城市粮仓。
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辽中撤县设区,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突破发展提信心、以提速发展塑形象、以攻坚发展破难题,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新提升。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了年初目标,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信心。
市委明确了辽中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这是市委基于辽中区位特点和发展基础为我们量身打造的发展蓝图,既是辽中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也是指导辽中未来转型发展、振兴发展的总遵循。我们将锚定这一目标,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扎实走好特色发展、融城发展、协同发展的转型之路,努力成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和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的增长级;坚持“市区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产城景田深度融合、农工文旅一体发展;坚持以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为方向,主动承接沈阳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努力构建新型工业拓展区、商贸物流集散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发展引领区的全域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沈阳生态宜居的西部花园、全面开放的近海口岸;坚持质量、速度、效益相统一,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营商环境好、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美好图景。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主动融入沈阳振兴发展大格局,推动实现发展规划共绘、快速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共建、资源政策共享。不断提高核心城区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充分发挥重点镇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专业村”三级城乡增长级系统,推动城乡空间形态相融一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业态互促互联、环境生态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坚持与全市产业布局同频共振,立足辽中产业基础、区位特色,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以发展“五型经济”为抓手,精准匹配、深度融入全市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深化改革创新,积蓄转型发展新动能。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振兴发展的“金钥匙”,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塑造公正、公平、安全、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坚持发展出题、改革破题,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主动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发挥综合保税区龙头引领和近海经济区平台支撑作用,打造沈阳对外开放新窗口。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第一动力,充分发挥近海一号科技园、辽宁增材制造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作用,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
三是推进乡村振兴,走出融合发展新路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提升城乡发展水平为目标,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和沈阳都市圈农产品保供重任。依托丰富的农业和生态资源,坚持延链强链补链,大力发展特色高效都市农业,做精做细主要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加快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和社会资本下乡发展乡村产业,健全乡村产业利益与农户收益联结机制。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三美”建设提档升级,塑造乡村宜居宜业新风貌。促进“要素-制度-治理”多维协同,构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辽中区人民政府区长卜世杰
作新闻发布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辽中区“十四五”规划,未来三年,辽中区将锚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定位,聚焦改革发展,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深度推进市区、城乡、产城、产业4个“融合”,在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城乡融合、城市功能5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个一”目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有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强化工业支撑、提高服务业比重,努力将辽中建设成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承接区和新的增长极。主要指标年均增速高于沈阳市平均水平,力争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城乡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二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坚持产业转型推动乡村振兴,打造稻米深加工、果蔬综合加工、肉牛精深加工、白酒原料加工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加快一二产业融合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引育新型工业,做好“老原新”三篇大文章,数字赋能推进智能制造,重点发展绿色循环产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等产业,培育建设沈阳新兴工业拓展区。坚持多元发展升级三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新兴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和制造业配套协作服务中心。力争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0%。
三是深度培育辽中特色名片。围绕“辽中大米”“辽中鲫鱼”“辽中葡萄”“寒富苹果”“辽中玫瑰”“辽中肉牛”优势农业品牌,建设10个千亩优质粮食园区、50个示范种养基地,打造辽中都市农业名片;结合“三美乡村”建设,打造杨士岗温泉小镇、潘家堡稻香小镇、六间房玫瑰小镇、肖寨门肉牛小镇4个乡村旅游名片。加强辽河公园、蒲河湿地公园、珍珠湖及其他生态点保护开发,打造辽中生态名片。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营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造辽中社会治理名片。
二、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
一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清单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打通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推行政务标准化建设,取消无法律依据及兜底材料,审批时限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0%以内,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制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
二是深化要素保障改革。坚决推进改革创新,破除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聚焦人事人才改革,加强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校深度合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投资方式和融资机制,加快融资平台转型升级。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探索推进“三块地”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推进新三板上市,力争注册资产达到100亿元,实现年利税3000万元。
三是全面推进开发区改革。推进经济区管理方式改革,完善运营机制和考核评价约束机制,实行“一区多园”管理,构建完善的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开工建设,引进一批优势项目落户开发区。力争2025年进入省级开发区第一集团。大力推进综保区近海园区制度创新,拓展特色“保税+”业务,打造加工制造、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物流分拨、销售服务“五大”中心。高质量推进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力争2025年新增注册企业超过100家,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
三、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
一是推动市区交通互联。积极构建大容量交通体系,推动与中心城区之间的轨道快线建设,实现与市区轨道交通接驳;实施沈西产业通道改造工程,探索推动连接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取消收费,加快形成绿色便捷的市、区公交网络,实现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产业区快速通达。
二是实现区域错位发展。主动承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任务,加强与中心城区协调互补,实现与周边区域错位发展。以资源再生、低碳发展为引领,打造国家级环保产业示范基地;以综保区近海园区为纽带,对接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打造联结母城沈阳的东北亚国际物流集散中心;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打造沈阳都市后花园。
三是推进区域协同合作。围绕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积极拓展对口合作,深入推进区域合作。重点推进京沈对口合作、辽宁-江苏对口合作,以近海经济区为载体,策划“飞地”空间,加快建立先进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区域合作园区。推进沈阳西部工业走廊建设,加强沈阳市其他兄弟县区飞地经济合作,促进与沈阳经济区其他城市区域合作、产业衔接。
四、城乡融合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发展空间融合。坚持组团式、片区化发展,构建“一核三区”总体空间总局。建设由新城区、老城区以及茨榆坨组团向东发展、衔接沈阳母城的近海城市发展核心功能区。依托“一岗四堡”组团打造泛珍珠湖文商旅功能片区,依托“一河四镇”组团发展辽河湾高效生态农业功能片区,依托“一门三房”组团建设辽浑蒲现代农牧功能片区。建设“杨士岗、茨榆坨、满都户、肖寨门”4个特色中心镇和55个市级特色专业村,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和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
二是推动基础设施融合。完善城乡公路路网结构,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面实施“电代煤”“气代煤”,有序推动燃气管网下乡,提升农村电网标准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强冷链物流、储运流通设施建设,完善市区镇三级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实现城际、城市、农村配送网络有效衔接。
三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共享。推进医养融合,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机制。力争到2025年农村养老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
五、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实现新突破
一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老城、茨榆坨、杨士岗等城镇有机更新,完善供水、供气、供暖管网,加速引导金融商贸、农贸市场等服务业布局,提升新城城市功能。完成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完善照明、绿化、停车、电梯等设施配套,提升老城区宜居品质。优化交通体系,推进全域公交线网一体化增补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活力。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整治。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专项行动,有序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一体化推进城乡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推进污染综合防治,开展“三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积极争取国家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试点,推广粮畜果一体化循环模式。保护好珍珠湖和辽河、蒲河、浑河生态空间,加快生态廊道建设,抓好河流生态封育,全面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
三是提升城市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沈阳(珍珠湖)文化旅游国家5A级景区,举办大地艺术(稻田画)节、蒲河国家湿地旅游文化节等活动,促进蒲河休闲文化旅游带、蒲河欢乐谷、花溪地温泉高端康养产业发展。挖潜辽河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丰富“文化+”“旅游+”和“乡村+”功能,打造创新设计、综合演艺、原创艺术品特色小镇,促进农工文商旅三产衔接。全力打造“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辽中”“品质养老”四项民生工程,助力沈阳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打造面向沈阳的西部都市后花园。
展望未来,辽中转型发展既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压力。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智慧和力量,加快辽中融合发展步伐,积极服务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奋力谱写辽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沈阳近海经济区近年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答沈阳近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负责管委会日常工作)马群: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8号文件精神,区委区政府结合辽中实际,大胆实践、积极创新,于2020年上半年,出台了《沈阳近海经济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目的是进一步发挥开发区在开放引领、产业集聚、制度创新、服务提升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主要改革创新举措
1.实行“管委会+平台公司”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成立了沈阳近海招商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全区产业项目研究策划、合作洽谈等招商引资任务。另一方面成立了国有独资公司辽宁近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开发区“城建、实业、投资、商贸、产业发展”等政府管理职能。
2.实行“经济区+区直经济部门”的管理体制。实行经济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党政合一体制,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严格按指数配备。同时整合了区工信局、区商务局、区统计局三个区直部门和区产转中心的部分科室管理职能,管委会内设“五处一办”,实行开发区与区直部门合署办公。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更快了。管委会采取倒排工期的方法,从前期建设手续办理、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确保项目按时完工。三年以来,园区共建设道路及排水工程24个,绿化工程2个,建设污水收集池5个,污水处理工程3个,电力工程2个。
二是招商和项目建设效率更高了。通过实施招商引资联动考核机制和出台“一把手”“比武打擂”等激励方案,结合“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活动和“零接触”创新模式招商,今年1-9月份,我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2个,落地亿元以上项目65个,实际到位内资完成35.5亿元。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更大了。持续推进优势企业“倍增培育”计划,鼓励现有企业以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进行技术改造,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推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三年来培育智能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8个,数字化生产线1条。
四是国有资产运营质量更好了。辽宁近海控股集团于2020年2月成立,始终坚持聚焦主业,践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优化重组业务板块,强化风险防控能力。积极对接区内各资产产权单位,持续梳理可划转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截至今年9月末,集团注册资本30亿元,资产总额已达116亿元。
2019至2021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9.6亿元提高至34.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由49.5亿元提高至6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11.1亿元提高至17.8亿元,税收由1.5亿元提高至2.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由11户发展到26户。
未来三年,近海经济区将牢牢坚持“项目为王”“产业立区”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开发区晋升省级开发区“第一集团”。
辽中区在打造沈阳城市副中心的工作实践中,在项目建设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并取得了哪些成效?答
辽中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刘梦霄: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是市委市政府赋予辽中的光荣和重大的历史使命。区发改局作为统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职能部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集聚资源“包项目、引项目、建项目”,通过项目引领,带动有效投资,推动城市副中心的建设。
一是组织力量,全力开展项目谋划包装。
年初以来,区发改局就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社会事业、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枢纽等八大领域,策划包装了25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亿元。8月18日,世杰区长主持召开了重点项目专题谋划会议,为积极抢抓政策“窗口期”,成立了由发改、财政、近海控股集团等单位为成员的项目谋划专班。提出大干40天,于9月底前,在原有谋划项目的基础上,再谋划一批高质量项目,并完成前期手续办理。截至目前,已完成22个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基金等项目的可研、立项和入库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计划投资25亿元新开行贷款20亿元的国家级物流枢纽中心-沈阳综合保税区近海物流枢纽中心建设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初步认可,新开行上海项目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已来我区考察,如果该项目获批,将成为辽宁省一个时期以来利用外资贷款的首批项目。
二是资金争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在策划包装项目过程中,我们紧盯国家、省市各类政策资金支持方向和投入导向,聚焦国家政策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借助“外脑”的力量,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和资金落实。截至目前,沈阳综合保税区近海园区(一期)、全域智慧停车、农村饮水工程等共8个项目,争取专项债、一般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银行贷款、奖补资金、中央预算内补助等共计15.8亿元。
三是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展开。
在全力策划项目争取资金的同时,我们强化项目服务,组建专门团队为项目开工建设保驾护航。总投资10亿元的新农利合项目,总投资9.5亿元的综合保税区近海园区一期项目,总投资4.9亿元的综合保税区近海园区厂房项目,总投资3.4亿元的近海汽车物流基地项目,总投资3.2亿元的荣信沐樾府二期项目等24个重点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202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56亿元,极大助推城市副中心的建设。
沈阳综合保税区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完善区、提升区和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体系的枢纽结点,综保区近海园区的建设备受关注,能否介绍一下园区的开发建设情况?答
沈阳近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负责管委会日常工作)马群: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委、区政府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全面推进综保区近海园区的开发建设,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从五个方面简要作介绍。
1.规划开展方面。按照省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沈阳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示批示和海关部门关于沈阳综保区规划用地调整的相关要求,借助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获批的有力契机,经过科学谋划,我区已完成综保区规划用地调整方案,方案已于7月末上报至国务院。
2.园区建设方面。今年,近海园区一期围网内新挂牌出让土地1000亩,共启动8个地块,总投资约15亿元,主要建设海关查验仓库、冷链仓库、检测维修、保税加工标准化厂房等,一期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45%提升至90%。同时,启动二期规划和征收工作,预计2023年8月底前完成全域围网建设,2025年整个园区开发率达到50%以上。
3.项目招商方面。截至目前,近海园区共对接洽谈项目66个,签约项目34个,落地项目13个,落地项目包括辽宁华强环保工程公司国际化妆品分装生产项目、吉林白卡门进出口贸易公司进口贸易项目、香港长燊集团电子产品及零部件保税加工项目等。重点洽谈推进的有出口非洲新能源市政车保税组装项目等一批国际大宗商品贸易项目等。
4.进出口贸易方面。近海园区1-9月份进出口总货值7.9亿元,同比增长227.6%。同时在开展跨境电商“1210”和“9610”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跨境电商“9710”出口业务,目前已完成387单,总货值3.6亿元。
5.“班列+园区”方面。综保区近海园区积极拓展“班列+园区”业务模式,开展保税仓储和国际中转业务。
下一步,我们将举全区之力,为投资者提供最优的营商环境,将综保区近海园区打造成沈阳对外开放的重要增长极,我们热诚邀请广大客商来辽中投资兴业。
请问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工作中,辽中区在提高民生福祉方面都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答
辽中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刘梦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辽中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提高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我们将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通过名校引领、城乡结对等方式,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同时建设线上教育课堂,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充分利用沈阳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能力。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新增普惠性学位630个,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普惠性公办中心幼儿园。优质资源覆盖面要达到100%,并建设2所智慧校园示范学校。新建1所小学,与名校开展合作办学,提升办学层级。
二是优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们将推进以区人民医院为核心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强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投资4.5亿元,重点推进区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项目、区人民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区中医院医养中心项目。
三是完善和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并健全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基层公共文体设施网络,推动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载体的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文化遗产遗迹的保护。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投资1.85亿元,重点推进占地600平方米的辽中区综合文博馆项目、占地10万平方米的辽中区智慧体育公园项目、占地一万亩的辽中蒲河欢乐谷项目。
四是提升乡村养老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区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改造提升乡镇中心敬老院的功能和条件。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对公办养老机构未达标的特困人员供养设施全部进行改造提升,全面建成服务全区特困人员养老服务的兜底保障网络。实施适老化改造320户,建设一座2000平方米高标准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五是健全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将依据“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城乡兜底保障统筹协调发展。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重点打造“两横一纵一中心”示范街路。打造好“舒心就业社区”,将“互联网+”就业培训平台延伸至基层。
我们坚信在辽中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产业兴旺、城乡融合、环境友好、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滑动查看海报
关注“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在首页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即可查询以下内容:
回复【65】或点此查看沈阳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回复【报备】查看来(返)沈人员自主报备”二维码回复【核酸】或点此查看最新沈阳市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医疗机构名单回复【疫苗】或点此查看沈阳新冠疫苗接种单位名单回复【入沈】查看最新入沈、来(返)沈疫情防控要求
回复【离沈】查看最新离沈疫情防控要求回复【入境】查看沈阳最新入境疫情防控政策回复【疾控电话】查看沈阳各区县(市)疾控中心咨询电话回复【风险】查看沈阳最新风险区回复【消费券】或点此查看沈阳文、商、体惠民消费券领取办法回复【美图】看看沈阳春夏秋冬有多惊艳
END
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美术设计:夏爽
运维支持:沈阳网
转载请注明: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沈阳疾控发布紧急提醒!铁西区1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活动轨迹公布!
沈阳疾控发布紧急提醒!于洪区1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活动轨迹公布!